FLASH是一种以超高剂量率照射为主要特征的放疗技术,2018年首次用于临床,该疗法基于目前可用的医用线性加速器linacs,能够提供约6至10MeV的低能电子束,目前仅能用于治疗浅表肿瘤。
安全性31例治疗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4个月,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常见(≥20%)的CRS症状为发热(29/29,100%)、低氧血症(8/29,27.6%)、D-二聚体升高(7/29,24.1%)、心动过速(7/29,24.1%)、低血压(6/29,20.7%)和转氨酶升高(6/29,20.7%)。
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100%)、白细胞减少(100%)、血小板减少(90.3%)和贫血(83.9%),毒性作用符合预期。高剂量组1例患者在治疗第8天出现1级ICAN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持续24h,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16例(51.6%)患者出现长期血细胞减少,其定义为治疗后28天未恢复的≥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中高剂量的队列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12个月PFS(无进展生存期)和OS(总生存期)率分别为69.5%和94.4%,中位PFS、OS和DOR均未达到。
西比曼二代CAR-T产品1期临床结果发表,客观缓解率达96.4% 2022-10-10 09:15 · 生物探索 近日,西比曼生物靶向BCMA的新型二代CAR-T细胞C-CAR088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 患者的1期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资本持续加持使我国细胞和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在这项新研究中,该团队研究了短时间暴露于低能量磁脉冲磁场以诱导肌肉分泌物组来促进体外肌生成的潜力。
02片仔癀股价闪崩市值缩水1390亿截至9月28日收盘,片仔癀的股价为261.5元,虽然股价迎来了反弹,但若和去年7月的最高价491.88元对比,如今其股价跌去了46.8%,市值则蒸发1390亿。01X染色体上的基因致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女性的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大约为男性的1.7倍。然而伴随着医药风口的逐渐褪去,炒作过热的片仔癀开始降温,股价也迎来了大幅回调。其中,大约31%需要住院治疗。
小鼠模型显示,敲除usp11基因可以减轻和tau蛋白聚集相关的神经胶质变性,并缓解由此导致的空间记忆障碍。e-ACT还与医学成像结合使用,测量肺癌肿瘤的大小并检测肿瘤大小的变化,这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对治疗有反应,或者他们的癌症是否继续恶化。
在去年片仔癀被疯抢的时候,片仔癀的股价也一路攀升,市值最高来到了2966亿,距离3000亿市值仅差临门一脚。此外,利用该方法提取的分泌蛋白质组还可用于再生医学。这是AI专家一系列积极进展中的最新进展,就在Brainomix与匈牙利签订合同部署其e-Stroke软件几周后——该软件用于改善医学图像中疑似中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在全国各地的医院具体来说,通过热力学来表述大量气体分子的行为,在不用了解每个分子的坐标和速度的前提下,只需温度和压强等少数涌现的状态变量,就可实现预测行为。
每家医院2000万,医疗设备采购热来袭。10月7日,相关论文以《生态多样性和微观世界中绘制的动力学》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01利好:每家医院2000万,医疗设备采购热来袭。
公司也在启动一项名为EXPAND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ALLO-647对标准的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淋巴耗竭方案的贡献。药明生物:子公司被美国未经核实名单中移除……生物探索与您一同关注药闻,探索生物科技的价值。
他表示,我们首次提出了生态群落的动力学相图,用一个有效的框架,将理论生态学最著名的两个成果整合到一起,为系统描述和预测复杂生态系统的行为提供了可能。公司仍积极与相关政府机构合作, 推动另一子公司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未经核实名单移除。
药明生物:子公司被美国未经核实名单中移除 2022-10-10 17:00 ·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与您一同关注药闻,探索生物科技的价值。04全球首个同种异体CAR-T细胞疗法启动关键II期临床10月6日,Allogene公司宣布,已启动同种异体CAR-T(AlloCAR-T™)细胞疗法ALLO-501A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键II期ALPHA2临床试验。公告指出,集团致力以最严格的合规标准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营运,并对集团强劲增长充满信心。该论文通讯作者为MIT物理系教授杰夫・戈尔、第一作者为MIT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胡脊梁。03MIT中国博士首次提出生态群落的动力学相图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团队通过将理论以及微生物群落实验,证明在仅了解少数群落尺度的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就能预测复杂生态系统的行为。卫生健康为该政策支持的10个领域之一。
Boehringer获得眼科双抗管线10月6日,Surrozen宣布,已与勃林格殷格翰达成合作和许可协议,以研发SZN-413,用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除了1250万美元的预付款外,Surrozen还可以获得高达5.86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任何潜在销售的中个位数到低两位数的特许权使用费。
公立和私立医院均覆盖,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优抚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均覆盖在内,使用方向主要是开展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医疗设备购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联合研究,Boehringer将接管所有的开发和商业责任。
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加上此前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医疗机构的实际贷款利息小于0.7%。这也是行业内同种异体CAR-T产品的首个潜在关键性II期试验。
02药明生物:子公司被美国未经核实名单中移除10月10日,药明生物在港交所公告,子公司之一无锡药明生物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商务部协调下成功完成美国商务部现场最终用户访问后,已被美国商务部从未经核实名单中移除。根据协议,Boehringer将获得独家的全球许可,以开发Surrozen的双特异性抗体SZN-413《CDMO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目录CDMO在药物创新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CMO企业的简单代工已无法满足药企降本增效的需求,能够利用自身生产设备及技术优势帮助药企优化生产工艺、进行定制规模化生产的专业CDMO企业随之出现。沙利文发布《CDMO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东曜药业受邀共话行业发展 2022-10-10 16:51 · 生物探索 近日,由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主办的2022首届新投资博览会暨第十六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如期举办。
东曜药业建立了国内领先的ADC一体化平台,具备完整的抗体及ADC药物从早期研发、工艺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能力,在苏州工业园区总部可实现抗体和ADC药物的原液及制剂的一站式商业化生产,大幅降低生产及监管风险。东曜药业历经十余年耕耘,积累了行业领先的商业化生产能力以及独特的技术优势,由此顺其自然地拓展具有竞争优势的CDMO业务,布局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占地5万平方米、符合GMP规范的大规模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基地,并配备多条完整的上下游产线,总产能突破20,000L,可以实现药物高质量生产。发布会当天,东曜药业等企业代表也莅临现场,与行业精英们共同见证此次白皮书发布,共同聚焦CDMO行业发展,并展望生物产业未来趋势。
本届大会上,沙利文发布了《CDMO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旨在对我国CDMO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多方面挖掘CDMO的行业价值,东曜药业受邀参与编写。东曜药业代表受邀参与白皮书发布现场该白皮书关注CDMO行业整体运行态势,聚焦CDMO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对全球及中国CDMO行业进行深入分析,从行业概况、资本热度及竞争格局等多方面挖掘CDMO的行业价值,探究行业发展背后的驱动力。
同时,为强化优势,东曜药业不断提升ADC商业化生产能力,并于近期新增一条Syntegon(星德科,原博世包装技术)隔离器联动线下游企业对产品的选择十分谨慎,在采购时倾向于品牌认可度高、市场口碑好的试剂产品。根据沙利文研究报告,2021年赛默飞旗下的Gibco品牌、Cytiva旗下的Hyclone品牌以及Merck三大进口厂家在我国培养基市场的整体占比约为65%,而在我国蛋白及抗体药物培养基市场占据81.4%的市场份额(图4)。细胞培养基第一股上市大涨近7成,国产替代初露锋芒 2022-10-10 16:34 · 生物探索 2022年9月2日,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浦迈,股票代码:688293)在科创板上市。
细胞培养基的下游商业化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向: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生产、疫苗生产、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图3 细胞培养基产业链(图源:奥浦迈招股说明书)中国培养基市场仍由外资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中高端培养基领域进口垄断格局更为明显。
细胞培养基多用于生物制药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合理选择培养基可起到降本增效作用,并减少过程中不稳定因素。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细胞培养基总市场规模为46.5亿美元,预计在2028年可以达到82.4亿美元,2020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4%。
图1 2020年生物制药耗材分品种市场占比(数据来源:中信建投,制图:生物探索编辑团队)作为生物药生产上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具有较强的进口替代动力,原因包括国内厂商的技术不断完善、医保目录药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导致的上游生产控费和因疫情等因素影响带来的进口产品的供货风险等。总体上,抗体药物及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用的培养基技术难度高、生产工艺复杂、个性化需求高、且价格偏高,属于技术门槛较高的细分领域(表1)。